
Product category

冷熱沖擊試驗箱技術規格書:
型號(CM)  | SET-A  | SET-B  | SET-C  | SET-D  | SET-G  | |
內部尺寸  | 40×35×35  | 50×50×40  | 60×50×50  | 70×60×60  | 80×70×60  | |
外部尺寸  | 140×165×165  | 150×190×175  | 160×190×185  | 170×240×195  | 180×260×200  | |
結構  | 三廂式(預冷箱)(預熱箱)(測試箱)  | |||||
氣門裝置  | 強制的空氣裝置氣門  | |||||
內箱材質  | SUS#304不銹鋼  | |||||
外箱材質  | 冷軋鋼板靜電噴塑  | |||||
冷凍系統  | 機械壓縮二元式 復疊制冷方式  | |||||
轉換時間  | <10Sec  | |||||
溫度恢復時間  | <5min  | |||||
溫度偏差  | ±2℃  | |||||
溫度均勻度  | ≤2℃  | |||||
駐留時間  | 30 min  | |||||
溫度范圍  | 預熱溫度  | +60~200℃(40min)  | ||||
高溫沖擊  | +60~150℃  | |||||
預冷溫度  | +20℃~-80℃(70min)  | |||||
低溫沖擊  | -10℃~-40℃/-55℃/-65℃  | |||||
溫度傳感器  | JIS RTD PT100Ω × 3 (白金傳感器)  | |||||
控制器  | 液晶顯示觸摸屏PLC控制器  | |||||
控制方式  | 靠積分飽和PID,模糊算法 平衡式調溫P.I.D + P.W.M + S.S.R  | |||||
標準配置  | 附照明玻璃窗口1套、試品架2個、測試引線孔1個  | |||||
安全保護  | 漏電、短路、超溫、缺水、電機過熱、壓縮機超壓、超載、過電流保護  | |||||
電源電壓  | AC380V 50Hz三相四線+接地線  | |||||
可靠性指標
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它涉及產品、規定條件、規定時間、規定功能和能力5個因素。其中,規定時間是可靠性定義的核心,規定時間的長短隨著產品對象不同和使用目的不同而異。對一個產品來說,如果規定的任務時間很短,它可能是可靠的;若規定的任務時間很長,它就可能不可靠了。因此,討論可靠性時必須事先規定任務時間。規定條件是指使用產品的環境條件、使用和保障條件(如負荷條件和工作方式等)。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噪聲、振動等條件;負荷條件包括工作電壓、電流和機械應力等;工作方式包括連續工作方式和間斷工作方式。規定條件對產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同一產品的可靠性也可能會不一樣。因此,討論可靠性時一定要明確規定工作條件。規定功能是對產品故障規定判斷的依據,常用產品的各種性能指標來描述產品的功能。經試驗,如果產品的各項規定的性能指標都已達到,則認為該產品完成了規定功能,否則稱該產品不具有規定功能。能力是各種可靠性指標,這些指標是對可靠性的定量描述,以便說明產品可靠性的程度。常用的可靠性指標有“可靠度”、“平均壽命”和“失效率”等。
可靠性理論涉及面很廣,需要從科研、設計、試驗、制造、運輸、貯存直到使用和維護等方面進行研究和實施。基本內容如下表所示。
產品的質量指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包含了可靠性指標,然而產品的可靠性的研究又是質量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一切質量活動除了要保證產品的性能和經濟性、安全性外,更重要的是保證產品穩定可靠。企業應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環境下開展相應的可靠性活動。
可靠性理論的基本內容
1.可靠性基本理論  | 可靠性數學與故障物理學  | 
集合論與邏輯代數  |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
圖論與隨機過程  | |
系統工程與人體工程學  | |
環境工程與環境應力分析  | |
試驗及分析基礎理論  | |
2.可靠性設計  | 貯備設計和裕度設計  | 
降額設計和構件概率設計  | |
熱設計、抗機械力設計  | |
防潮、防腐、鹽霧、防塵設計  | |
電磁兼容設計和抗輻射設計  | |
維修性設計和使用性設計  | |
質量、體積、重量和經濟指標綜合設計  | |
3.可靠性試驗  | 環境試驗  | 
壽命試驗  | |
篩選試驗  | |
4.制造  | 質量控制手段和方法  | 
5.可靠性使用的保證  | 使用和維護規程制定  | 
操作和維修人員培訓  | |
安全性設計  | |
人機匹配設計和環境設計  | |
6.可靠性信息  | 現場數據收集、分析、整理和反饋  | 
試驗數據  | |
處理和反饋  | |
元器件失效率匯集和交換  | |
各種可靠性信息搜集和交流用戶調查和反饋  | |
7.元件可靠性  | 制定元件可靠性  | 
元件失效分析與可靠性評價  | |
元器件及原材料的合理選擇  | |
元器件的老化篩選  | |
元器件現場使用情況調查和反饋  | |
8.系統可靠性  | 可靠性預計與分配  | 
失效模式效應與危害度分析  | |
事件樹分析法(ETA)  | |
故障樹分析法(FTA)  | |
可靠性綜合評估  | |
9.可靠性教育  | 舉辦各種可靠性學習班與講座  | 
內外培訓和內外考察  | |
專業技術會議  | |
出版可靠性刊物、可靠性教材  | |
10.可靠性管理  | 建立可靠性  | 
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  | |
制定可靠性管理綱要  | |
制定產品可靠性管理規范  | |
建立質量反饋制度  | |
開展產品可靠性評審  | |
11.可靠性標準  | 基礎標準  | 
試驗方法標準  | |
認證標準  | |
管理標準  | |
設計標準、產品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