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duct category

快速溫變試驗箱 技術規(guī)格:
型 號  | SES-225  | SES-408  | SES-800  | SES-1000  | SES-1500  | 
內箱尺寸 (W x D x H cm)  | 50×60×75  | 60×80×85  | 80×100×100  | 100×100×100  | 100×100×150  | 
外箱尺寸 ( W x D x H cm)  | 115×125×160  | 125×145×170  | 145×195×185  | 155×225×195  | 250×125×190  | 
承載重量  | 20kg  | 30kg  | 30kg  | 50kg  | 75KG  | 
溫度速率  | 等均溫/平均溫5℃/min、10℃/min、15℃/min、20℃/min。  | ||||
溫度范圍  | -70℃~﹢180℃  | ||||
溫度均勻度  | ≤2℃  | ||||
溫度波動度  | ±0.5℃  | ||||
溫度偏差  | ±2℃  | ||||
溫變范圍  | -40℃/-55℃~+125℃(高溫至少+85℃以上)  | ||||
濕度范圍  | 20%~98%  | ||||
濕度偏差  | ±3%(>75%RH), ±5%(≤75%RH)  | ||||
腳輪  | 4個(外形尺寸不含腳輪)腳輪增高50~120mm  | ||||
觀察窗  | 450×450mm帶加熱裝置防止冷凝和結霜  | ||||
測試孔  | φ100mm位于箱體右側(人面朝大門)  | ||||
照明燈  | 35W/12V  | ||||
節(jié)能調節(jié)方式  | 冷端PID調節(jié)方式(即加熱不制冷,制冷不加熱),比平衡調溫方式節(jié)能40%  | ||||
加熱方式  | 鎳鉻合金電熱絲(3重超溫保護)  | ||||
制冷機  | 德國*品牌壓縮機  | ||||
制冷劑  | 環(huán)保制冷劑R404a / R23(臭氧耗損指數均為0)  | ||||
冷卻方式  | 水冷(水溫7℃~28℃,水壓0.1~0.3Mpa),以便確保降溫性能  | ||||
控制器  | 7寸彩色觸摸屏控制器  | ||||
運行方式  | 程式運行+定值運行  | ||||
傳感器  | PT100  | ||||
通訊功能  | RS485 標配USB  | ||||
曲線記錄功能  | 觸摸屏自動記錄  | ||||
電源  | 380V±10%/50HZ,三相四線+地線(3P+N+G)  | ||||
1、建立可靠性證據包
在設計開發(fā)過程中,需構建和不斷更新可靠性證據包??煽啃宰C據包用以記錄開發(fā)方可靠性需求確認、實現策劃和通過不斷分析改進達成可靠性需求的過程。
可靠性證據包用于向顧客證明,承制單位積極應用業(yè)界高水準的設計和試驗活動,來保證系統(tǒng)可靠性需求的達成。
 
2、進行技術評審
根據系統(tǒng)開發(fā)階段(研發(fā)周期)例行技術評估安排,在主要的技術評審點,基于已知系統(tǒng)技術配置特點和經驗教訓知識,重點審查可靠性指標參數的符合性。
技術評審通常是設計評審, 至少應包括如系統(tǒng)需求評審、系統(tǒng)功能評審、初步設計評審、下圖設計評審 以及試驗策劃(試驗大綱)評審等。
 
3、開展早期研制試驗
需組織早期研制試驗(面包板試驗/環(huán)境應用邊界極限試驗),此類試驗專門用于激發(fā)產品失效,以便于在早期研發(fā)階段進行設計改進。
 
4、嵌入式診斷設計
需考慮在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的早期過程中,利用嵌入式數據采集分析儀將綜合診斷、故障預測、BIT和維修訓練等功能設計到系統(tǒng)功能之中。并評估可能的預測算法,如性能時間退化故障預測法、失效征兆故障預測法、應力變化趨勢故障預測法等等。
 
5、可靠性仿真
設計過程中需了解所面臨的可靠性難題是什么,需要識別主要故障模式和故障機理,并利用專業(yè)工具開展可靠性仿真工作,找到影響可靠性靈敏度較大的故障模式和影響因素,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改進。
 
6、FMECA和可靠性增長
需應用失效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FMECA)和可靠性增長技術等在內的工程方法和管理工具。產品設計師團隊直接掌握和應用這些方法和工具至關重要。
研制方也許可以完成這些可靠性業(yè)務活動,但卻不能/難以將這些結果應用到產品設計的改進中去,也起不到設計師團隊所能達成的積極作用。推薦采用實際運行或試驗得到的可用失效率數據,而不是預計手冊數據,以更加準確地評估FMECA中的失效模式危害度分析結果。
 
7、FRACAS
需建立一個失效報告、分析及糾正措施閉環(huán)系統(tǒng)(FRACAS)。FRACAS處置過程必須是優(yōu)良的結構化程序,且與設計師團隊緊密綁定。
FRACAS程序必須具備可追溯性,能收集和追蹤缺陷糾正過程的必要信息。
 
8、HALT/HASS
需推進可靠性強化試驗(HALT)和篩選技術(HASS)的應用。
研制方的責任是應用以往設計中的沉淀下的經驗知識和FMECA分析數據來消除相關的失效模式。而可靠性強化試驗正是用于驗證已知失效模式是否被消除的一種策略,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用非常少量的樣本,識別和確定盡可能多的相關失效機理。
 
這一策略通過有效的糾正措施,使得設計更健壯,并且能大大提升早期制造開發(fā)過程的工藝過程成熟度。從而避免制造過程因成熟度過低所導致的過多改進程序資源消耗,進而提升費效比,降低壽命周期費用。對于通過試驗識別出,導致可靠性不利影響的設計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及時實施有效糾正措施,避免其再發(fā)生。
 
9、壽命周期環(huán)境特征和工作循環(huán)剖面分析
必須刻畫描述關鍵載荷和應力參數。一個的設計團隊必須事先刻畫描述好所設計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所遇到/暴露的環(huán)境和工作循環(huán)剖面內的應力條件。必要時,可額外開展環(huán)境響應調查試驗收集數據。
如不清楚所設計產品將會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運行以及如何工作,或不清楚產品使用環(huán)境條件的基本邊界,那么設計開發(fā)方將難以確信其設計的產品是可靠的。
 
10、識別有壽器材
需識別所設計產品中所有的有壽器材,并基于費效比制定保養(yǎng)更換策略,以保障其在產品壽命周期內保持足夠的可靠性。